本文转自:嘉兴日报
桐乡创新“证院银” 融合赋能模式
全流程公证增值服务助力企业更好发展
■记者 杨 茜 通讯员 沈筱莉 沈 萍
本报讯 前不久,桐乡某科创企业资金周转困难,向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。由于企业没有合适抵押物,银行对其偿还能力存在顾虑。双方来到桐乡市公证处,由公证处人员为他们办理赋强公证,企业在银行拿到公证书当天就获取了贷款,解了燃眉之急。
什么是赋强公证?为什么能让金融机构快速、安心发放贷款?这是桐乡市公证处根据公证法相关规定,为企业和金融机构赋能的一种做法。有银行负责人坦言:“办理赋强公证后,一旦发生问题,我们和企业之间不用走诉讼渠道,只需向公证处申请出具执行证书,就可以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”
目前中小微企业“贷款难”与金融机构“放贷难”现象并存,一方面,缺乏有效抵押物、资信不过关等仍是制约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;另一方面,金融机构也面临债权回收周期长、成本高、效率低的问题。桐乡创新“公证处+法院+金融机构”融合赋能模式,优化事前公证赋强、事中纠纷调解、事后拍辅执行的全流程公证增值服务,助力企业降低融资难度和成本,有效防范金融领域系统性风险。
在金融机构推广赋强公证“在线办”的同时,桐乡还组建专业金融业务服务团队,实行“定期走访+双向预约”模式,及时进驻金融机构网点,实现金融“赋强公证”一站式办理。桐乡市公证处主任金月红告诉记者,目前,他们已与10余家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,办理金融合同“赋强公证”589件,推进相关贷款金额超5亿元。
“针对已经来到法院的金融纠纷,我们则在全省首创‘证院银’惠企联调模式,成立全省首家法院特邀调解组织,派出专门公证人员参与诉前调解工作,并先后出台《公证金融调解工作指引》《公证金融调解工作规范》等。”桐乡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,公证人员本身也是法律工作者,又具有被社会认可的权威第三方身份,因此在调解复杂的金融纠纷中更能发挥作用。当前,经他们跟踪回访的案件,履行率达到90%以上,为企业和金融机构节省诉讼成本500余万元。
为提升金融纠纷案件执行质效,桐乡还构建了金融纠纷案件执行案款公证提存“绿色通道”。简单说来,就是由桐乡市公证处居中为法院保管金融纠纷案件相关执行案款,实行“一案一账户”,定期开展提存执行案款的对账监督。同时,司法网拍“证院”联动机制的完善,也让桐乡市公证处全流程参与司法网拍的勘验调查、公告上拍、咨询看样、标的物移交等执行辅助工作中。截至目前,通过公证赋能,桐乡法院已开展司法网拍273次,拍品平均溢价提升20%。
由于举措实、效果好,桐乡“证院银”融合赋能模式的创新做法近日获评嘉兴2024年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“一号改革工程”首批创新案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