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湖州日报
于佳秋
2023年底,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到2027年,我国传统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。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体,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。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,是推进新型工业化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,关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。
加快推进企业智能化技改,推动“传统+数字”融合发展。一是促技改。根据相关产业开展“一企一线”集中的“传统+数字”智能化技改,全力推进企业数字化制造、行业平台化服务,为传统制造业注入“数字基因”。例如,织里纺织产业可在建设5G智能化工厂的基础上借鉴“柔性快反供应链”的构建理念,构建形成全产业链的智能化制造、数字化管理新模式。二是促交流。为企业提供智能化技改方面的培训、交流和咨询服务,并按行业分批组织企业赴宁波、杭州、苏州、绍兴等地学习取经相关行业智能化技改成效。如永康创新“搭积木式”的数字化改造,极大地提升了两化融合水平。三是促服务。以政府购买数字化改造咨询诊断服务的形式,为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提供诊断调研、方案设计等服务和指导。召开“企业智能化技改现场会”,通过每次选取3至5家标杆企业现身说法、组织明星企业“一把手”现场观摩,增强企业技改的主动性和紧迫感。推进5G网络等新基建工程攻坚,加快实现重点区域5G信号覆盖,构建5G互联网智慧工厂联合创新实验室。
高标准夯实企业品牌基础,多角度拓展线上营销新模式。一是创品牌。推动各区县根据特色产业成立“现代纺织办”“南浔电梯办”“长兴紫笋办”等,专攻企业技改、品牌、质量和服务的提升。如兰溪成立时尚纺织局,统筹推进纺织业提升;东阳成立“木雕红木办”,打响“买红木到东阳”品牌。二是创管理。加强技术流、信息流、物流综合配套,推动传统制造业由单纯提供产品向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,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信息服务的“制造+服务”模式转变。鼓励传统制造业引入先进的营销理念和团队,建立健全网络化的新型营销模式,全面提升“加工转经销”绩效,构建线上线下融合、多业态互补的营销格局,快速打开潜在市场,扩大销售辐射面。三是创宣传。鼓励企业建设直播间,开展线上招商、线上宣传等活动。例如宁波海曙区以智尚国际服装产业园为载体,成功打造淘宝大学宁波培训中心、淘宝网络直播基地和淘宝直播宁波服装产业带。首期培训就吸引了来自服装、家电产业带的300余名宁波外贸企业和产业带制造企业负责人、电商企业高管、创业者、大学生参与,开展直播带货60余场,直接催生3亿元产值。
资金撬动传统制造业集聚动力,推动要素高效利用。一是“加”动力。通过建立工业用地资金池,激发整体做地动力。据调研了解,萧山每年从全区年度经营性用地出让收入中计提2%组建工业用地资金池,其中70%给镇街、平台用于新增产业项目和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的补助,30%用于全资国有公司收购厂房、土地等投资,实现资金合理流动。二是“减”风险。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,建立“政银企”三方风险分摊机制。如乐清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,与国开行建立全国首例政银企三方共担风险、额度不少于50亿元、贷款利率不超过4.5%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信用贷,目前已为首批16家企业发放授信4亿元;永康引导浙商银行打造“智能制造服务银行”,支持中小企业成批实施数字化改造。三是“亮”机制。建议出台企业上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,通过创新方式方法,激发传统制造企业上云动力,助力传统制造业从“制造”迈向“智造”。
精准发力服务型政府建设,支持传统制造业企业培大育强。一是“强”服务。精准“点穴式”服务企业,针对企业实施政策精准化推送。如宁海打通海量数据,建设数字化平台“企服通”,该平台汇集全县1.4万余家中小企业的各类信息,包括企业成长史、财务信息、人员情况、日常经营数据等动态信息,以及历次的解困报告,便于及时将海量数据与企业情况进行匹配,为企业出具“药方”。“企服通”平台3年内累计解决难题5.29万余个,服务覆盖9600余家中小微企业,极大便利了政企双方。二是“优”政策。坚持市场为主,政府引导,加快落实国务院最新出台的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》,有序推动重点行业设备、交通运输设备、老旧农业机械等更新改造,加快打通经济循环过程中的堵点、难点。三是“育”平台。建议设立“一区(县)一品”共享平台,推动服务与制造业宽领域、深层次融合发展,并以此引聚专业人才、加快科技型企业孵化速度。如衢州依托东南数字经济研究院,设立“一县一品、一院一特”7大平台,半年内孵化数字经济企业4家。四是“壮”格局。积极探索共享制造、个性化定制、协同制造等制造新模式,引导中小微企业向“专精特新”、大企业向“雄鹰”企业发展,形成领军企业辈出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。
加强对新生代企业家培训赋能,拓展职业经理人培育市场。一是强化教育培训。聚焦对新生代企业家的专业素养培养,开展“政企同育”培训班,搭建经济型干部与经济主体一起学习、政企互动的好平台。加强对青年企业家的科研保障,积极推荐政治上有觉悟、社会上有影响、事业上有创新、发展上有贡献的优秀青年企业家申报省人才培养工程,对企业引进优质毕业生、高技能人才、职业经理人予以资金补助,激发企业才智引育活力。二是创新管理模式。建议尝试把家族管理向职业经理人管理和制度管理转变,如江山以职业经理人试点工作为契机,深耕职业经理人培育和发展,目前已有166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取得《高级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证书》,并被纳为中国职业经理人高级人才库首批入库人才,帮助本地传统企业实现管理创新和向外输送专业人才。三是营造良好氛围。结合湖州非公党组织建设,积极培养和发展政治素质高、创新意识强、社会反响好的青年企业家入党。推荐综合素质优秀的青年企业家成为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等,鼓励他们积极参政议政,通过荣誉激励激发新生代企业家的归属感。
(作者系长兴县委党校科研室主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