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厦门日报
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 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2023年我国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为7469.8万吨,首次突破7000万吨。产量更高,成色更足,我国不断向有色金属工业强国迈进。
高速铁路的车身,航天器的结构材料,生活中的零食包装袋、眼镜框架,医院里的人工关节、心脏支架等,有色金属都参与其中。
2024年一开年,各“色”金属好消息不断:我国探获锂资源近百万吨,是亚洲迄今探明最大规模伟晶岩型单体锂矿;我国一家企业2023年矿产铜产量首次破百万吨大关,达到101万吨。
2023年以来,以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、光伏产品为代表的“新三样”火了,作为主要材料,有色金属也赶上这波“热度”,铜、铝、锌、锂、镍等有了更多机会“显身手”。2023年,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7.3%,而在三年前,增幅为-1%。
如同味精给菜肴增加鲜味,有“工业味精”之称的有色金属,为“新三样”增色提鲜。磷酸铁锂电池实现了“充电10分钟,续航400公里”的超充速度;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披上了更轻的铝合金“外衣”;基于碳化硅的光伏逆变系统点亮更多灯、照亮更多路。